0431-85646722
舞蹈之楼:遇强震舞而不倒
作者:刘杰 浏览量:1869

  地震由于破坏性大又难以及时预报,成为主要灾害之一。当前世界各国把建筑物防震研究作为一项重大课题。然而现有建筑物的防震主要是在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上做研究,这种抗震结构成本高且抗震性能有限。在河南省新乡市,记者看到了一种新型的抗震装置。

  会跳舞的建筑

  记者看到,在同样的震动效果下,常规楼房模型瞬间倒塌,而另一边的智能抗震楼房却在强烈震动的地基上跳起了舞蹈,似乎有了强壮的筋骨,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小幅移动,丝毫没有要倒塌的迹象。据公司总经理张德新介绍,智能抗震房在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了运动剪切阻尼板,同时在建筑顶部配置了缓震装置,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张德新说:这个建筑物模型能自动配置,像装载了大脑一样。在大脑的支配下,建筑物各部位可以自动支配重力,在四周产生侧向力,把重心放活,增加了建筑物在可行范围内的运动能力,在地震时有效减少共振现象,达到良好的防震避震效果。

  原理模仿人体骨骼

  张德新表示,日本的抗震技术给了他很大启发。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日本不断加大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技术开发,探索城市综合减灾的新思路。日本东京一座公寓高达93,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的积层橡胶。这样,在烈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1/2。此外,还研发了一种超高层楼房用抗震装置,使用的是类似橡胶的黏弹性体,该装置可将强风造成的摇动减轻40%,同时也可提高抗震能力。

  张德新逐渐萌生了一种想法:可以研究模拟人体关节、神经、大脑系统关系的装置,安装在建筑物体内,使之在地震发生时,能自动产生神奇功能,保护建筑物不被摧毁。

  苦心钻研终成功

  据了解,通常,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最基本的宗旨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建筑物的阻尼,以增大对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吸收和消耗量,从而达到减轻振动、减少损害的目的。这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区别于传统抗震技术的根本所在。结构抗震技术是将地震看作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通过增加建筑物的阻尼主动抗震,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而传统的抗震方法只是将地震看作是一种力的作用,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实行被动防震,效果并不理想。结构抗震是抗震新技术研发的新思路。

  历经10余年,张德新潜心研究建筑物的防震避震问题,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建筑物防震装置,并取得了专利授权。这种装置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包括上阻尼板、下阻尼板和抗震钢筋及钢丝绳。其特点在于,上阻尼板与下阻尼板之间设有中阻尼板。中阻尼板上部设有三个孔分别与上阻尼板的3个孔相对,在中阻尼板中间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上孔小、下孔大的台阶孔。阻尼柱的上端为小的锥体。由于该装置钢丝绳和抗震钢筋设置有弹簧,中阻尼板上具有楔形板,因而,当地震发生摇摆,上支撑体向右摇摆时,左侧的抗震钢筋被拉动,弹簧压缩,弹力阻止右摆;当右摆结束时,弹簧的弹力使上支撑复位。

  梦想的力量

  新型的抗震装置研究的成功使张德新万分欣喜,而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智能抗震,了解并接受这种先进的技术。在采访的最后,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的建筑更为坚固,将地震灾害减至最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彝良地震,这些灾难都让人们受到了伤害,震区范围内的房屋和构筑物受到极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惨痛的损失,这非常让人揪心。希望通过更多的科技研发,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抵御灾害的发生。



来源:中国建设报

整理人:刘杰/审批人:李明

2013328

企业文化
联系方式
0431-85646722
2652163410@qq.com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吉林省新时代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管理登录 吉ICP备2022003485号